2019年9月23日,华顿经济研究院编制的“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来自苏州、无锡、济南、西安、郑州、长沙、沈阳、镇江、兰州、绍兴、南通、嘉兴、济宁、常德、邯郸、湖州、株洲等百强城市的代表出席会议。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百强论坛执行主席、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等专家学者就“城市创新发展”、“产业协同”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自2015年发布以来,至今已连续发布五年。该榜单以GDP总量排名前100位的城市作为入围城市,再根据经济指标(占比61.8%)和软经济指标(占比38.2%)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经济指标由GDP、居民储蓄和财政收入组成,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卫生组成。各指标得分均按其总量(占比61.8%)和人均量(占比38.2%)综合而成。按照GDP总量确定入围名单倡导城市不断做大,考量人均量倡导城市不断做强,加入软经济指标则是倡导城市不断做优,“做大做强做优”体现了“五个文明建设”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导向和激励,可以更全面、科学地衡量城市在经济、社会、科教、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
发布会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秘书长田晓红对“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进行了具体解读:
1. 百强城市是中国经济的主战场
此次上榜的百强城市GDP占全国总量的73.87%,占比同去年(75.22%)相比下滑较大,但百强城市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主战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是百强城市下滑明显,因此未来提升百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是振兴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力点。
2. 一线城市层次分明,准一线城市竞争激烈
在“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连续五年稳居前四,综合实力最强。
其次是杭州和苏州,位居第五和第六位,第七至第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成都、天津、武汉和南京。南京首次荣列前十,武汉和成都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唯一跻身前十强的城市。
从南北格局看,前十城市中,南方占据8座,北方只有京津两市。
(1)“北京环境、科教、科教和卫生方面均显著高于上海”
从前十强的得分来看,北京(94.65分)和上海(91.07分)综合得分达90分以上,显然是强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但北京作为首都,资源优势明显,软经济实力强劲,尤其是在环境、科教和卫生方面均显著高于上海。
(2)“深圳综合得分虽入前十,但软经济水平竟垫底”
广州(80.91分)和深圳(79.22分)得分在80分左右。两者相差较小,同属于一线城市,但与北京和上海仍存在十分左右的差距。深圳经济实力略高于广州,但在软经济实力方面与广州差距较大,尤其是在科教与医疗卫生方面差距明显,深圳软经济水平排名第18位,是前十强城市中排名最低的城市,与其经济“第三城”的地位不相匹配。
(3)“杭州、苏州各有所长,跻身准一线”
第五和第六位的杭州(74.26分)和苏州(73.61分)综合得分在74分左右,可视为“准一线”城市。苏州经济实力高于杭州,是经济“第五城”,但苏州的软经济水平不敌杭州,拉低了综合排名。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拥有丰富和完善的科教、文化和医疗资源,是软经济“第五城”。
其它70分以上的城市涵盖了第七至第十位的成都(71.91分)、天津(71.78分)、武汉(70.91分)和南京(70.22分),这四个城市得分不相上下,竞争激烈。排名第十一位的重庆综合得分为69.99分。
3. 区域分布:由东向西呈阶梯式递减,三大经济圈集中度最高
三大经济圈中百强城市高度集聚。长三角地区上榜城市23个,珠三角地区8个,京津冀地区8个,三者合计上榜39个。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长三角有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四座城市跻身前十阵营。
(1)东部地区:“两东两江”强者恒强,江苏发展最为均衡
按省份划分,山东、江苏、广东和浙江四省强者恒强,上榜城市数量排名前四。
广东今年表现突出,不仅有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还新增一座上榜城市汕头,但广东省内部两极分化严重,尚有10个地级市未能上榜。江苏省发展最为均衡,所有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上榜,是全国唯一地级市全部上榜的省份。 浙江、山东也非常突出,山东全省仅有日照一个地级市没有上榜,浙江排名普遍靠前,除湖州排名第67位外,其余上榜城市综合排名均在前50阵营。
(2)中部地区:河南、湖南领先,安徽、江西进步显著
中部地区河南上榜城市最多,有6座百强城市,仅次于“两江两东”第一梯队。其次是湖南省,有5座城市上榜。 此外,安徽和江西虽上榜城市不多,但进步显著。安徽上榜的两座城市合肥和芜湖排名分别提升6位和9位,其中芜湖是中部地区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江西表现亮眼,不仅连续两年有新上榜城市,且上榜城市位次均有所提升,表明江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今年江西新上榜城市为九江,排名第80位,上年上榜城市是赣州,今年排名第84位。此外,南昌和赣州排名均提升4位。其中,赣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带动其软经济排名显著提升,未来赣州可在加强城市综合文明建设的同时,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结构,寻找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提升经济实力,实现全面综合协调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3)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为上榜主力
从城市行政组别来看,西部地区多以单个中心城市为主,导致省内区域经济悬殊较大。西部地区上榜的9个省份和自治区中,仅陕西、广西、内蒙和贵州有两个及以上的城市上榜。此外,西部省份中,宁夏、青海、西藏无一城市上榜,表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会上,华顿经济研究院还同时发布了居民储蓄、公共财政收入、消费能力、工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五个单项的十大城市榜单。
5大单项百强榜单(2019)
- 居民储蓄最高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深圳、天津、杭州、苏州、西安。
- 财政收入最高
上海、北京、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杭州、广州、武汉、成都。
- 消费能力最强
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深圳、天津、杭州、南京。
- 人均工资最高
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宁波、无锡、苏州。
- 固定资产投资最高
重庆、天津、成都、北京、武汉、青岛、郑州、长沙、西安、上海
结合百强城市的特点与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田晓红秘书长还对城市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
1. 多中心模式引领省域经济发展
从省域经济来看,构建多中心的城市格局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在“两东两江”四大发达省份中,山东(青岛、济南)、广东(广州、深圳)、浙江(杭州、宁波)均有两座中心城市坐镇,江苏则有南京、苏州、无锡三大中心城市跻身GDP万亿元俱乐部。而西部落后地区仅有省会中心城市上榜,甚至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湖南、四川和湖北等省,也是仅以省会城市为单一中心,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因此,以多中心为引领的城市群格局优于以单一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经济格局。
2. 强化经济和软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一般来看,得益于行政机制作用,省会城市软经济指标普遍得分较高,若其市场机制发达经济繁荣,则可达到高位均衡,如北京和上海即如此,其经济指标与软经济指标排名一致,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位。地级市的软经济指标得分普遍偏低,若其经济特别强大,则二者反差尤为强烈,如苏州、无锡等经济排名第5、第12的强市,其软经济排名在第16、第28位。 经济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软经济实力则体现出城市在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及生态环保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水平,这些产业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更是决定城市品味和层次的关键。
因此,经济和软经济全面综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发布会上,田晓红秘书长还宣布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论坛将在12月6日-7日与第19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再度联合举办。
今年论坛将以“新格局、新方向、新动力”为主题,进一步推动百强城市和百强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并联合举办全球百强科创大赛,以提高百强企业和百强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对接,将中国经济推至世界前沿。